放送止5 诗人之村

人物

  • 久根仁(诗人)

村民

  • FUKU
  • SHU
  • HANIKO
  • S·KARUMA
  • UCHI

以下人物事件真实存在

关于自杀未遂的数据 精神科顾问和田秀树 哺乳动物自杀的说法

死にたいのなら 死ねばいい
想死的话 就去死吧
 生きたいのなら 生きればいい
想活的话 就活着吧
 あなたは自由なのだから・・・
因为你是自由的
 あなたを束縛するものは どこにも存在しないしないのだから
能束缚你的东西 哪里也不存在
 でも一つだけ知っていて欲しい
但独有一件事情希望你记住
 あなたを憎むものは自分自身だけでないように
这世上讨厌你的人不止你自己
 あなたを愛するものはあなた自身だけではないことを
这世上爱你的人不只有你自己
 それがほ乳類の宿命なのだから・・・
因为 这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宿命

明线剧情

诗人之村,是一个由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而受到社会疏远的边缘人的聚集地。通过在自然中劳作生活,与同病相怜者相处互相慰藉,获得生活下去的希望、勇气和技能,最终重返正常社会的美好家园。

村长久根仁,外号“诗人”,由于无法拯救从前的因心理疾病自杀的学生,自掏腰包创建了这个村庄,不少人慕名而来,大家其乐融融。

然而在和谐的村里生活中,仍然有人被内心的黑暗打败,选择了自杀。女孩HANIKO的姐姐在一年前成功走了这条路,悲痛的HANIKO为了死在姐姐死的地方,也试图自杀,但是被村长和村民及时阻止。 之后,男孩S·KARUMA出现,交给HANIKO一封姐姐的遗书。HANIKO内心似乎有所疏通,在和KARUMA的相处下,两人不知不觉坠入爱河。

然而好景不长,KARUMA的尸体在湖里被发现,留下遗书似乎表明了他的死是自杀。2014年11月,HANIKO再度崩溃,第二次选择了上吊,这次再度被村长和村民解救,村长对进行了HANIKO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疏导。第二天HANIKO离开了诗人之村,留下信表示“想试着继续活着看看”。

两年后,摄制组终于找到了HANIKO,她已经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的女性,带着姐姐和KARUMA的爱,选择勇敢地活下去。

然而诗人之村已经荒无一人,在HANIKO离开村子一个月之后,诗人久根仁也死了,死于自杀。

线索

本集的解密钥匙在诗人的诗和很多谐音埂,最后回放的录像则揭露了隐藏的真相。日语“しじん”是“诗人”,“しにん”是“死人”,差别在于第二个音。如果浊音的两个点位置靠下,写得长一点,就可以混淆这两个词。在解析1里分析了(02:27)的村牌与(42:28)的村牌,差别就在于倾斜度,然而含义则从 「诗人之村」 变为 「死人之村」。

  1. 诗人挂墙上的诗,细看下来都细思恐极:

    1. 《想死就去死吧》,节目开始时放出的第一首诗,初看似乎是有积极的意义,然而对死亡也没有否定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“想死的话就去死吧”, “你是自由的”,“这世上讨厌你的人不止你自己” 和 “这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宿命”都可以解读出鼓励自杀之意(01:00)

    2. 《木精灵的国度》,“木の精”在日语中谐音“気のせい”,即错觉。意为“充满希望的笑声都是错觉”,所谓的希望都是你们的错觉。(03:17)

    3. 《疏远》,你们无法适应这个社会,注定被疏远。(03:17)

    4. 《孤独》,被疏远的你们的呼喊,叫吧叫吧,没有人听的。(21:44)

    5. 《诗人》,这里是诗人村,亦是死人村。(03:17)

    6. 《ねねねね》,4在日语里读shi,读作“死ね”,也就是“死吧”(03:17)

    7. 诗人在早饭前的一番言论“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诗,它们的诗是什么样子的,请一边畅想一边用餐”。谐音为“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死,它们的死是什么样子的,请一边畅想一边用餐”

  2. 其他线索

    1. 诗人之村建立的契机是诗人学生两年前的死亡,摄制组入驻时间是2004年10月,因此诗人村的建立时间不会早于2002年。然而诗人在介绍村子里的摄像头的时候,画面拍到几个录像带年份都是2001年的。(42:44)

    2. 夫妇和T的照片(44:00)。夫妇的名字分别是“FUKU”和“SHU”,合起来日语意思“复仇FUKUSHU”。

    3. 姐姐的遗书“但是我很感谢诗人的帮助,我不是一个人了”。这里诗人的帮助可以理解为感谢诗人帮她完成自杀。

    4. HANIKO两次自杀的时候,诗人手里也拿着DV。(08:27)(34:15)

    5. 诗人早饭宣言之后镜头转向HANIKO的房间,门玻璃上可以看到复仇夫妇在远处观望(12:43)。

    6. 联系到后文FUKU女士坚定地说“有我们在守护着她不会有事的”,最后救下HANIKO,狠狠推开诗人。

我看到的真相

诗人的主张可从他的诗词和言行里窥察,很多诗的大意都围绕“自杀是哺乳类的宿命”,歌颂死亡,嘲笑社会边缘的弱者,鼓励人自杀。

另外,诗人是个喜欢把别人自杀的过程拍下来欣赏的变态(线索 2.3),两年前帮助了学生T自杀,学生T父母查出真相后,来到诗人之村准备对诗人展开复仇(线索 2.2)。

诗人之村建立之后, HANIKO将姐姐送来村子里寻求帮助。然而从遗书内容看,HANIKO姐姐正是在诗人的帮助下成功自杀的。

HANIKO第一次自杀时诗人在场并用DV拍摄上吊的HANIKO,之后众人感到时才假装前来搭救HANIKO。(片尾录影带的内容)

S KARUMA被诗人推下河谋杀,诗人的动机可以理解为S与HANIKO恋爱让HANIKO重燃生活的希望,阻碍了诗人拍摄HANIKO自杀的计划。而且S的遗书也很可能是伪造。

HANIKO第二次选择自杀是因为S意外丧命的刺激。为什么遭受多重打击,精神崩溃,反复寻死的HANIKO在第二次救下来之后还能离开村子寻找新的生活?一个推测是HANIKO在被救下来之后从复仇夫妇那儿得知了诗人的真面目,姐姐和S之死的真相,才一切释然,重新回复正常生活。

结尾的影片还记录了夫妇将诗人从桥上推下,成功复仇。

你看到真相了吗?

P.S.

  • 解析1的作者吐槽:作为班主任的久根仁应该认识学生T的家长才对,为啥没认出来呢…

  • 另外有解析还从名字分析:S KARUMA, T KUN, UCHI三人的名字符合字母表顺序S T U,推测三人都为复仇夫妇的孩子。这一假说可以解释为何S死后父亲SHU才如此歇斯底里,但除了名字的字母表顺序外也没有找到更多证据支持这一假说。

  • 还是从名字分析,复仇夫妇跟HANIKO的名字连起来为 ふくしゅうはにこ(复仇为两个)。意味着HANIKO认识并参与了夫妇的复仇计划,既替HANIKO姐报仇也为T君报仇。 但从此角度考虑的话,HANIKO事先知道诗人的真面目并为复仇而来,两次试图自杀似乎与复仇又毫无关系,无法解释动机,故而我们选择不采信这个假说。

看完这一集,我不禁重新思考了这个系列名为“放送禁止”的含义。这个系列在让观众享受推理、剧情反转的乐趣的同时,每一集也都讨论了一个社会问题。精心插入的真实的专家访谈、相关数据,虽然有迷惑真相之嫌,但也展现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现状和解决办法。每一集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事件过于琐碎(邻居骚扰)、难以留存证据(跟踪狂)、受害者不愿意或无法表达(跟踪狂、自杀未遂)、受害者人群边缘化(困苦的大家族、边缘人群)等等原因散布在社会某些角落无法引起广泛关注,而这些原因也导致这些问题从某方面来说成为了无法被人关注报道、无法放送的难题。也许,无人关注才是真正的“放送禁止”。

  • 水清